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梁丹)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受到全社會關注。2022年,全國約有25個地市先后發布了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相關文件,開始探索學生心理問題篩查預警及干預追蹤的工作機制。但在調研中,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發現,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心理篩查預警覆蓋率不足、準確率不高、干預閉環率低、從事校園心理健康的專職人力嚴重不足等問題。
“教育要以孩子的人生幸福為目標,要把‘心育’提升到關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戰略高度。”劉慶峰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關注已久。今年兩會,他提出“用人工智能關懷青少年心理健康,呵護孩子們的幸福童年”的建議,希望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孩子遇到的親子關系、校園霸凌、考試焦慮等問題進行自動分析,判斷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和成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和引導。
劉慶峰提出,人工智能未來可以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平臺,建立從篩查預警到干預追蹤的全流程管理機制,提升全國青少年心理篩查覆蓋率和預警準確率;二是搭建醫教互聯互通的干預追蹤閉環管理機制,建立綠色通道及轉診轉介機制,實行分層分類干預追蹤,降低危機發生率;三是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青少年心理問題分層干預方面的研究和應用,精準評估和預測學生心理問題,幫助學生解決輕度心理問題。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